拼多多的灰

注:这里的灰并不是灰色收入,而是一种灰度思维、灰度地带。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时候,明知看待问题不能非黑即白,但当自己身处其中的时候,还是会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中,钻牛角尖。

 

前两天写字节跳动,有读者直接就说抖音头条都是噪声垃圾,而得到、极客时间这种教育类产品,就是好的,因为教人向上嘛。其实呢,是因为后者比较小,相对纯粹,一个产品一旦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必然是各种生态并存,比如抖音上就有很多教育类的内容,另外,并不是所有人都去抖音上获取杂乱无章的信息。我知道有的人就在学习,还有有人则通过抖音创业。一味埋怨工具,其实也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为什么不找找自己的原因呢?

大部分事务都很难简单的通过黑或白、好或坏来界定。

在黑和白这两个极端的选择之间还有许多程度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可以理解为灰度。所谓的灰度思维,就是时刻怀着开放的心态去认知事物,走出非此即彼的局限,从更高、更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有人说,灰度思维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思维模式,因为真实世界就不是非黑即白、棱角分明的,而是混沌无常的,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头脑中这两个对立的想法,在黑与白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看待人、事、企业,都是如此,灰度思维也会体现在企业经营里。记忆中灰度这个企业概念,最早是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提出来的,任正非甚至把灰度的哲学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

任正非最早在 2008 年就曾提到过:“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后来在几年之后,任正非又从这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专门写一篇关于灰度的文章《管理的灰度》。他认为,领导者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清晰的方向同样来自于灰度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能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从本质上来说,灰度哲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现实情况的思维模式,但它并不是普遍真理和万能钥匙,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前阵子我写了一篇拼多多的文章,题目是拼多多市值快 1000 亿美元了。时至今日,拼多多已经超过 1100 亿美元,估计还有人用低端、边缘、市场下沉、五环外人群这样的标签去看待拼多多,仿佛一个企业服务的人群,要么是高端,要么低端,要么五环内,要么五环外。拼多多已经长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很多人的想法依然不会改变。

事实上,拼多多从一个“边缘人群买边缘产品”的平台,安全地快进到“主流人群买主流产品”,只用了三四年的时间。

看吴伯凡老师的每周商业评论,这段话写的特别好:

电子商务都会经历四个阶段,从边缘人买边缘产品,到边缘人买主流产品,然后是主流人买边缘产品,最后是主流人买主流产品。事实上拼多多,从一开始就规划了这四个阶段。

刚开始的时候拼多多讲五环外,但是你发现,大约一年前拼多多卖的很多产品,就已经不再是专门针对五环外人群和小镇青年了。这个时候它就开始了去低端化、去劣质化,然后是控制、优化供应链。2019年6月1日它启动了百亿补贴计划,在百亿补贴中拼多多以1999元的价格出售65英寸的4K电视;以全网最低的价,比京东低1400元的价格出售iPhone手机。与其说这是在卖货,而不如说是在打广告,发宣言。其实就是要告诉大家,全国人民都是我们的用户。

你看,从边缘到主流,从低端到高端,中间就是大量的灰色地带,拼多多从下向上,一步步完成了全领域人群的过渡。我们说有的电商平台可能男性多点,有的女性多点,拼多多呢?没有性别特征,没有高低端之分,拼多多不选择,都要。

这种延展和突破,同样是一种灰度思维和开放的打法。我们看问题也是一样,如果丧失了切换角度的能力,没办法跳出黑与白,就无法看到更多的颜色。在这个时候,也更能体现出灰度思维的价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唯爱物语 » 拼多多的灰

赞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