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都不敢投,是怕被人同情?

前些天一个朋友在群里发了一张图,说:吓得我都不敢投简历了,怕别人可怜我。

这图都带「电子包浆」了,不知道转到过多少个群才传到这儿,看来大家对职场年龄这事儿都比较敏感。仔细看了一下内容,也颇有几分感慨。

前几年网上还在说 35 岁没当上管理层的人很容易被淘汰,从这张截图来看,在某些行业,年龄歧视现在好像已经提前到 30 岁了。

虽说人均寿命在变长,退休年龄在后延,而我们的黄金职场年龄反倒好像越来越短。

超过 30 岁的职场人,多半已经为人父,为人母,身上大概率还背着房贷、车贷,很难再有说走就走的洒脱。

此前看到某房企女高管、某大企业程序员跳楼的新闻时,惋惜之余,更多的人其实是不解。

或许有人觉得,他们拿了多年高薪,应该有不少积蓄。又有非常漂亮的履历和自己的人脉圈,哪怕离开现在的岗位,也不至于吃不上饭,何苦这么想不开呢?

直到今年的疫情里,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遇到了类似的困境,我才比较能体会他们当时的绝望。

收入高,相应地,支出也高。哪怕多年高薪,真正攒下来的钱也支撑不了多久。

有漂亮的履历和人脉圈,一旦失业,虽说不难找到工作,但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中年失业再就业,往往要接受大幅降薪,或者去自己以前绝对不考虑的企业。

面对巨大的落差,自然有人无力承受。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大家本就是负重前行,职场对于中年人的歧视,更是让人如履薄冰。

有人说,员工为公司付出了青春,等到他们性价比不再高,熬不动夜的时候,就找更「划算」的年轻人取代他们,美名其曰「人员优化」。

不要忘了著名的彼得原理:

在组织或企业的等级制度中,人会因其某种特质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胜任的职位,相反变成组织的障碍物及负资产。

劳伦斯·彼得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

国产职场剧让人错以为,年纪到了,熬到了年头,就可以顺理成章升职加薪。

实际上,除非是所谓的铁饭碗,人到中年还没能成为管理层,没能不可或缺,要保住自己的饭碗就已经很难了。

我们可以骂企业没有良心,但无力改变现实,因为企业要追逐利润,会选择利益最大化。

职场里大部分工作都繁琐的事但没有技术含量,因而,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并不是成正比增长。

 

刚工作的新人跟工作了两三年的员工相比会有很大的区别,但工作了两三年的员工跟工作了五六年的员工差距会拉小很多,工作五六年的员工跟工作十多年的员工相比,差距又会拉小很多。

在一些比较新的行业里,年龄反倒会限制创造力。

职场老人的经验优势增长速度一直在放慢,年轻人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又非常有竞争力。

就像截图里说的一样,年轻人便宜、听话、好用、不会请产假陪产假,除此之外,年轻人不用一下班就赶着接孩子,让他们加班也很方便。

当然,也有很多职场人年龄越大,越值钱。

我们只顾责骂企业没良心改变不了任何事,企业永远是逐利的。国内不是终身雇员制,等现在的年轻人到了中年,同样要面临中年危机。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有能力挺过所谓的中年危机。

要应对不久之后的危机,我们要从两个地方下手,一个是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来保住饭碗,另一个让自己有更好的经济条件来守护家庭。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重点就是终生学习。

很多人正当壮年就已经开始和社会脱节,难以接受新事物,过往的经历也没有让他们变得非常专业,反倒不如一些小辈资深。

而有些人却在不断积累知识,所以岁月也不会给他们带来职场的中年危机、老年危机。

就拿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档芒格来说,每年都有投资者从世界各地前往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听这俩老爷子侃大山,做分享。

哪怕二老年纪都很大,他们的理念仍然没有被时代抛弃。

两个老爷子的「不过时」离不开终生学习,巴菲特每天都会进行大量的阅读,包括报纸、财报和各种书籍。查理则是把「坚持获取智慧」作为自己的义务,永远保持好奇。

坚持终生学习,我们也很难像这两位一样成功,但一定可以变成更好的人。

 

当然,坚持学习是很难的事。很多人每天下班回家,吃个饭,就到晚上八九点,甚至更晚。辛苦了一天,比起学习,还是追剧、打游戏更让人快乐。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茨威格

如果我们的工作只能让我们成为人力,而非人才,而工作之外的时候,又都被分配给了玩乐,等到中年危机来临,我们就会无力招架。

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

但要度过中年危机,光是能守住饭碗还不够。工薪阶层的收入增长总是有天花板,我们努力工作也努力攒钱,可能会攒下一笔可观的积蓄。

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家庭可以一直远离疾病和意外,而重病和意外所需要的花销又是普通人生病不可承受之重。

人到中年,身边都是依靠自己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患病的几率也在增加。

赚钱很难,攒钱很难,但花钱很容易。

所以,我们要学会花最少的钱,把无力承担的风险转移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唯爱物语 » 简历都不敢投,是怕被人同情?

赞 (1)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