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窑古村落文化的文化发展与商业发展困境

1. 碗窑古村落概况

碗窑古村落,位于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碗窑,旧称蕉滩碗窑,福建移民迁于此后,改称碗窑。据当地《巫氏宗谱》记载:“巫氏第十五世志益公,始于清代康熙年间,由闽汀连邑(福建汀州连城县)迁居我浙瓯昆(平阳)蕉滩之东,素业陶瓷传家。”此后不久, “实业瓷矿,屋宇连亘,人繁若市。”产品销往福建、江西一带。

目前,古村落清代窑址保存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村周围山脚及下垟一带, 烧制产品有碗、盆、盏、杯、瓶等,窑床设施和产品烧制、装饰等颇具瓯窑特色。这在国内十分罕见。陶瓷加工制作的厂房矮小,工具简陋,以水碓舂土, 车盘以原木板制成,用手拽引。窑以砖土拱就,沿坡而立,层层叠叠, 共有八九级。每件成品从舂土至出窑,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全凭手工操 作。现尚存厂房十几间、龙窑一座。龙窑是碗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 是村内仅存的一条窑,同时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烧制青花瓷 的窑。龙窑沿山坡而建,系砖土结构,全长约 50 米,宽约 7 米,因形状 像一条长龙,俗称“龙窑”,由于依坡而筑,形成阶梯,也称“阶级窑”。

碗窑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境内,玉龙湖河谷中上游,是清代浙南地区烧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态,是一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堪称人文景观之一绝。村落中至今仍保留着300多间清初样式的古建筑,碗窑依坡而筑,每条窑有八九格,故名阶级窑。古代工匠充分利用水力建成八级水碓,计有46个捣臼的半自动生产流水线。

村落居中的古戏台,木构建筑,保存完好。戏台基高2米,面阔4米,通高8米余,四角立柱,平面呈方形,有后楼筑设。屋面盖瓦,歇山造,外观呈亭台状,造型典雅精致,顶面藻井留有戏曲故事彩画。戏台前为天井和三官庙,庙内藻井等装饰同样完好精致。该戏台于1988年列为苍南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碗窑戏台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碗窑当年的繁华。

当地居民多通过农家乐的方式进行景区经营有少量提供制碗售碗活动。然而随着农家乐产业的发展碗窑的发展已经不具备原有的优势。

2. 当地调研

我在当地进行当地经营情况的核实,我询问了之前我来旅游时就餐的餐点,询问老板娘最近的经营状况。老板娘虽然刚刚开始有些不满,在我在当地就餐后和我反应道去年六月份他们的营业额是36755元,比前年的六月份少了有七千多块钱的营业收入,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更加是生意惨淡。经常一个月都见不到一个客人。

和很多精明的碗窑人一样,碗窑村村民项小菊当初也是趁着农家乐兴起的热潮,于2009年开起了这家新农村鱼庄。前些年,鱼庄主打水库鱼和一些农家特色菜,吸引了不少顾客,一年能净赚十多万。可就在最近几年,鱼庄的生意不见起色,反而冷清了不少。项小菊7年的农家乐账本,也和抛物线一样在增长滑落。

缺少游玩,碗窑的乡村休闲旅游链条也因此脱了节,农家乐发展后劲乏力。目前,碗窑乡农家乐已从高峰期的38家减少至32家,有些还在停业整顿。

同时在制碗方面我打听到了当地的江老汉,找到了曾经记录过的江老汉对碗窑辉煌的亲眼见证。

昔日制碗 富甲一方

江老汉坐在大树旁,点起一支烟,讲起了碗窑村的光辉历史。

明末清初,福建连城县巫姓等先民为避战乱,一路内迁,直至今天碗窑村所在地,被当地物资条件所吸引,定居下来,并在这里手工烧制陶瓷器皿,尤以烧制青花陶瓷见长。

碗窑人秉承祖业,以做碗为主,同时也生产小酒盅等家用瓷器,代代相传,到清朝乾隆年间达到极盛。

据江老汉介绍,在发展鼎盛时期,村里的人口多达4000多人,只有30多人务农,其他几千号人基本从事手工制陶。手工出品慢,要货的人又多,全村18条窑全部开工,也远达不到需求量。村里每月能卖掉162万只碗,碗窑人因此富甲一方。

为了获得足够的货物,客商们至少会在村里住一个星期,有的商人甚至一住就是半年,听戏成了他们主要的娱乐活动,古戏台就是那时为云集的客商搭建的。

沿着石阶向上走,直至一个大平台。平台上,四合院式的房屋,环绕着一个古戏台,有些残缺和破败。正面看去,古戏台比民房高大许多。它略微倾斜着身子,依稀可以看到柱子上斑驳的红漆。戏台上沾满了灰尘,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看戏、闲逛,等到陶瓷器皿烧制好了,商人们便用竹排走水路运走货物。当时,碗窑村的陶瓷器皿最远能销到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市场覆盖大半个中国,碗窑也俨然成为浙南民窑重地。

几番风云 荣光不再

从清朝中期发展至今,几番风云,碗窑的瓷器销量虽然逐渐下降,却没有消亡。它真正的衰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辉煌一时的碗窑村,在短短20年内迅速衰落,原因何在?

“来料太贵,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了。”江老汉看着村里仅剩的一条古龙窑,进一步解释道。

解放后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碗窑村的瓷碗是国家包销的,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村里的工厂改成集体所有制,包销变成了自销。同时,为了赢得市场,工厂逐步转型,开始生产电子陶瓷材料。由于市场销售情况不佳,产量不断下降,加之当时工人工资、燃料、原料价格上涨,工厂入不敷出,最后被迫停产。

“最重要的原因,是制碗的技术没有提升。”碗窑社区碗窑村党委书记许明进说,碗窑生产的陶瓷器皿做工粗糙,生产的碗都是粗碗,主要销往农村地区,原先价格便宜,销量很好,后来价格上升,做工又没有提升,只好转做电瓷产品,最后还是被市场淘汰了。

昔日的陶瓷手工业者纷纷另谋职业,目前,村里仅剩一位师傅,保留着手工制作粗瓷的技艺。

游子叹息 唤醒碗窑

或许是江老汉的声声叹息,触动了碗窑村早已死寂的心。

近年来,那些雕刻着昔日辉煌的物件,抢救性地得到了保护。行走在村庄里,古戏台、古庙、古陶瓷生产线尤在,水碓还在有节奏地敲打着制陶用的高岭土。它们记录着碗窑的过去,向游客们诉说着曾在这里发生过的一切。许书记说,在国庆长假期间,每天游客多达几千人,但平时人比较少。

在碗窑,除了能欣赏到三折瀑这样的自然景观和古戏台这样的人文景观,游客们还可以看到做碗师傅余振漫展现手拉坯表演。余师傅今年63岁,做碗40多年,先前一直在碗窑村工厂里工作,工厂倒闭后留在村里。原本他以为,与粗碗的缘分已走到了尽头。没想到如今受聘专门表演手拉坯工艺。

说起碗窑村的旅游发展,许书记谈到了一些困难。通往碗窑村的公路狭窄,经常会堵车,尤其是节假日,堵车尤为严重,这严重影响碗窑旅游的发展。

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也不够。江老汉说,古村落的房子每年都有坍塌,今年以来,做碗的厂房已倒塌了5间,民房倒塌了4间。他们期待,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加大保护力度。

走在碗窑村,看着逐渐颓败的戏台、厂房,往事如烟云般,在眼前飘过。

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陶艺大师、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名誉院长李见深一行曾来碗窑。他对碗窑的发展做出了一下评价

一、如何认识碗窑

碗窑的地理、形态、文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唯一的,是藏着深山里的一个宝贝。他是中国整个民窑的活化石,是中国五千年农耕手艺在陶瓷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种类。

我们不能在碗窑的视野中看碗窑,要把碗窑融入到世界的视野中,碗窑在世界陶瓷和陶艺文化的盛宴中,她是独特且不可复制的。

二、碗窑的价值

碗窑的价值绝对不是温州和苍南的价值,她是整个中国民窑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是全世界的财富。碗窑村的形态、名字和600年过往,会成为21世纪人类最珍贵的一个记忆,如果没有碗窑村,是中国人的遗憾。

三、碗窑的现状

目前看到的碗窑是一个身躯和外型,内在的活力已近停息。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 莫得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窘境,心疼碗窑藏在深山里的宝贝,被人遗忘。

四、对碗窑复苏活化的建议

复兴碗窑,不仅是碗窑手艺的复兴,更是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自信。复兴碗窑,要先做内在,先通血脉,做心脏起搏,让碗窑变成活态。

1

中国所有陶瓷最核心最有价值的载体是中国民窑,碗窑应该要成为专业的世界民窑艺术博物馆,成为活着的碗窑村和活着的博物馆,并申报世界民窑文化遗产。

2

邀请10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艺大师来碗窑村,用碗窑的陶土和碗窑的龙窑做1000个碗,形成1000个不同国家风格的碗(有亚洲、欧洲、非洲的,有中国、美国和日本等等),结合大师的碗,把碗窑打造成世界民窑博物馆。

3

龙窑复烧要作为整体撬动碗窑复兴的转折点,要成为2020年中国乃至世界陶瓷上重大事件。

发展问题所提出的意见和构想

首先我们先认识到,碗窑发展的困境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文化优势,所做的产业生产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农家乐而失去了自身本有的特色。这样折本而逐末。为了迎合市场的特殊要求而失去了自我的发展特色。我们不难发现要突破文化与经济的困境,我们要从发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做起。通过用文化创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用经济发展来保护文化特色。

1. 从经济角度出发

重点还是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很多碗窑村民并没有经历过相关的培训和训练,农家乐的经营还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端的阶段,所提供的的服务质量和卫生质量都是难以保证的。碗窑乡正打造“46省道—源口—碗窑”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同时,花重金出重拳对农家乐进行改造。今年,碗窑乡投资80万,提升了农家乐集聚街区的700米绿色景观带。加上对农家乐外立面改造、庭院美化和街道彩化。但是村民方面还要进行集体培训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只有村民的经济发展了,生活得到保障了,村落的文化保护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2.从文化角度出发

我们应该捡起我们遗落的制碗文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的陶瓷技术至今依旧在世界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要与相关手艺人进行沟通将这份手艺给传承下去。同时我们要注重周边产品的销售,碗窑的陶瓷手艺可以更多的进行周边手艺品的售卖,让观众参与制碗的过程,增加文化的趣味性。同时可以和学校等教育机构合作让更多的孩子体会的文化的乐趣。打造属于碗窑的文化品牌,与国内销售与海外销售,让陶瓷的魅力再次绽放异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唯爱物语 » 碗窑古村落文化的文化发展与商业发展困境

赞 (2)

评论 0